top of page
作家相片joe chen

打造第二大腦--讀後摘要


一、大腦是用來理解、思考與創造,不是記憶

相信大家應該都有同樣的經驗,今天看過的文章內容,隔天已經忘記超過一半,一個月後,只剩下10%內容還記得。做筆記,善於筆記,在知識爆炸的時代,成為隱性強競爭力。


二、訊息歷程可分為

1.紀錄:記錄與自己相關、有共鳴得

訊息。紀錄形式不限於傳統的筆記本,也可以是,將好文章表記在裝置上(電腦、面板、手機)下來並『標記』。


2.組織:將得到的訊息分成『已完成』、『正在執行』、『可用的資源』、『未來領域』這四大類。有效的分類整理,提高訊息再利用率。


3.萃取:對內容依精練程度,可分成(1)訊息的摘要(2)摘要內的重點(3)重點內的關鍵字(4)可責成的行動


4.表達:對外發表的簡報、演講稿。到了這一步,知識才算內化。


三、做筆記的挑戰

訊息太多太雜,分類再加工不易。訊息雜亂的筆記,參考價值低。久而久之,做筆記的習慣就放下了。關鍵在於『分類與標記』。每個人的認知重點不同,有意義的分類模式必然因人而異,但仍有幾個基本維度,可供參考:

1.歷程分類(上述提到):『已完成』、『正在執行』、『可用的資源』、『未來領域』

2.內容形式分類:文字、影音、圖像

3.存放位置分類:筆記、手機、面板、電腦

4.來源分類:特定部落客、特定官方網站、特定社群、會議記錄....

各維度之間可交叉使用分類。太粗糙,無法有效分類,達不到管理效益,訊息再利用率低落。太精緻,拉高管理成本,維護不易。所以,需要找到平衡。


四、實踐的關鍵

1.耐心。『做筆記、懂筆記、用筆記』,是過程,更是功夫與涵養。

2.嘗試。找出對自己而言快速而有效的『訊息分類』模式。莫守成規。

3.流程。從筆記內已分類的訊息中,建立讀取到合成的sop,達成從知識到應用的最大效率。


祝大家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最適筆記模式,成功打造第二大腦。

4 次查看0 則留言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