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資料科學職涯第三站:數位產品pm or 數據分析pm?

  • 作家相片: joe chen
    joe chen
  • 2024年11月26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一、組織重組,權力鬥爭的暗流

在銀行,數位部門的崛起,必然引起其他既有產品的緊張,特別是個人金融相關的業務。為什麼?想像一下,開戶、小額信貸、信用卡申辦、房貸、財富商品的行銷、服務乃至於下單成交,如果完全都可以在線上完成,那分行的價值在哪裡?管理分行的團隊價值又在哪裡?但是,數位崛起,勢不可擋。分行顧客,包括vip,都逐漸習慣數位金融交易服務時,既有的產品與分行通路團隊去打壓數位發展,無疑也是搬石頭砸自己的腳。即使管理層真的無知到要抵制的地步,總經理乃至於資本方,也不會允許這種事情發生。

所以,數位部門可以跟既有的部門好好合作嗎?答案是,要看兩件事。第一,部門之間的kpi有無衝突?第二,部門之間的資源運用上有無衝突?很遺憾,我當時所在的數據部門領導者,在上述兩者,選擇跟產品部門正面硬剛。


二、組織kpi(okr)與資源的衝突

當時總經理期許銀行的營收成長用兩個引擎來驅動,一個是實體通路,另一個則是數位通路。數位通路所創造的營收,在未來銀行的總營收的佔比,要逐步提升。承接總經理的願景期許,作為數位及數據部門的領導者,很直覺的會認為,部門價值的呈現,就在於數位通路所創造的營收。在高階主管會議上,強調數位通路的經營策略及現階段所帶來的交易量,是證明價值的關鍵。甚至於直接將數位通路的成交量定為數位部門的KPI。

殊不知,這直接就惹惱了當時的產品部門。怎麼惹惱了?數位通路交易的營收掛在數位部門下,這不是很合理嗎?事實上,在數位部門成立之前,網路銀行服務就已經存在。而分行在此前也都會主動推薦顧客用網路銀行轉帳、下單理財商品及線上申請房信貸。換言之,現有的數位顧客與交易量是分行逐步經營上來的。數位部門一成立,竟將數位交易定成自己的KPI,對產品部門而言,這無疑是直接摘桃子吃!且數位服務已然是趨勢,根本不可能反過來要求分行不要再對顧客推薦網路銀行服務。產品部門的領導們的驚怒,可以想像。

在資源的運用上,數據部門原本是跟個產品部門合作,共創價值。但數位部門領導者,為了加速數位業務發展,直接將數據部門的資源(他也是數據部的最高主管)大量輸入數位部門。對於分析資源的降低,產品部門『非常有感』。可想而知,數位部門與產品部門之間的關係完全僵化。


三、個人的職涯與部門發展的衝突

作為與各產品部門合作的pm,合作的領域從原本的寬廣,到忽然被要求只能為數位通路的經營做服務,甚至要為數位通路的產品下單量負責。我個人當然是覺得莫名其妙。事實上,當時的數據部內所有的商業分析團隊同仁都覺得很困擾。一邊是對於自身定位的困擾,另一個困擾則是對於部門目標責任分配。

自身的困擾是,原本數據部團隊應該要透過數據產品,服務所有需要數據驅動的業務領域。但現在只剩下服務數位部門的特定產品領域,感覺自己未來價值發展受到大限制。然後,數位部門的策略目標是創造數位營收,這目標竟然要數據部門的分析專案pm來負責!?數位暨數據部門領導者的說法是:『過去你們擔任分析專案pm,與產品企劃部門合作帶動營收。現在數位部門的行銷團隊沒有創造數位營收的經驗能力,你們理當一力承擔。』就是這麼不合理的說法,在高度服從的企業文化與高度服從長官命令的我,就默默接受了。

只是,當時的我,也不懂數位行銷的運作生態,面對數據團隊的幽怨,產品企劃部門的不滿(長官之間的對立延續的下屬),夾在這三方中間,感覺像在深陷沼澤,慢慢下沉。當時我的長官心中只有數位營收,根本無心發展數據部門的未來。

這種黑暗情況,終於被高層團隊發現,然後,也為數據部門找來一位新的領導者。當我滿心以為,新領導者會帶來新氣象,新職涯發展時,這個期望,還是錯付了。只能說,當美好過去了,那就是過去了。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中年危機:與世界的荒謬共舞

一個中年男子的自白 人生至此,我從來都沒有明白過,我是為了這件事本身就有去而去做,還是為了結果可以得到他人肯定,滿足心中虛榮感而去做? 從小在學校讀書,比的是分數跟排名。成年入職場,比的是薪水與晉升的速度。 為什麼人生中努力追求這幾個指標?因為具體且符合社會價值觀。你的學歷...

 
 
 
在職場上,如何快速掌控自己的負面情緒?

在現代職場中,壓力、誤解、衝突幾乎無可避免。我們無法控制外在環境,但可以掌控的是—— 我們對情緒的反應方式 。真正讓人陷入痛苦的,往往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們對事件的「情緒性認知」。 令人尊敬的投資大師查理.蒙格曾說:「 自憐會產生妄想,妄想則是精神黑洞。人生難免有低潮,但抱...

 
 
 
榮枯鑑 -- 解厄卷

原文 :禍於上,無辯自罪者全。禍於下,爭而罪人者免。 白話 :上司要往下怪罪時,只有吞下認錯,才能保全自己;下屬產生雜音抱怨,就只有搶先把責任推到別人頭上,裝好人,才能免去責任。 話說,在大型金融機構中,一個專門產製『數據洞察』與『顧客名單管理』的數據部門。...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