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來的數據主管要做模型
經過高層內部轉介,總經理聘用了一位大學教授兼數據智能推廣教育中心的執行長,加入組織並擔任數據部的新領導者。原雙部門領導者則被賦予『專注』發展數位業務。對於我們這種不知高層人事的小主管而言,這是意外。但是,後來才知道,其實總經理老早就一直在尋找新的適合的數據部領導者。
新任領導者認為,數據部必須放棄過去的報表與名單產出,專注『數據驅動業務』的產品,就是『模型』。數據部產製模型,業務單位使用模型來管理業務。當時包括我等幾位部門中階主管,因為對『建模』並不熟悉。而且過往也未有這種合作模式。所以,我們都有點無所適從。事實上,其他過往跟我們合作的業務管理單位,也覺得無所適從。
因為,數據部門未來要專注『建模』,將不再管理行銷名單與業務報表。所以業管單位需要將這些名單與報表,自己接手回去。然後,數據部會給業管更好的產品服務--「模型」,來幫助業管單位更好的業務管理與成長。長年對外跟業管單位打交道,對內管理數據團隊的我,內心百感交集。業管單位其實不懂模型,也不確定模型可以怎麼幫助業務成長。但是對於要把報表跟名單接回去,這件事是很不情願的。數據團隊的同仁,特別是新進的、對新技術發展很有想的同仁,很積極地想配合新來的部門領導,學習更多的新技術(雖然應用的情境尚未可知),然後把他們眼中『無價值』『低技術』的報表與名單維運工作丟還給業管單位。
當時,夾在中間的我,是真的很迷茫。我認同,報表跟名單的數據技術含量很有限,數據部必須持續引入新的數據技術。但,對於將『模型』這個新的數據商品,導入新的應用情境,在當時,我其實沒有很好的想法。所者說,如何將新的數據商品,透過一連串的溝通過程,建立好的合作模式,應用到第一線業務情境,幫助業管單位有效管理業務。我是缺乏對應的法想邏輯,也不知該找什麼樣的資源來合作發展。
站在十字路口上,茫然四顧,不知該何去何從。我聽到每個人的想法與立場,好像都有那麼些道理,但我就是不知道該怎麼走下去?只能隨波逐流了。
二、組織劇變,從小組長到PMO
新部門主管到來,他改變的過往的部門組織。過去,我們是幾個中階主管,各自帶領數據團隊,負責不同的業管單位領域,信用卡、基金保險、外匯等。負責各業管的數據分析需求,然後找自己的數據團隊,進行對應的數據產出,滿足業管的需求。
隨著新領導者的到來,部門的產品也改成『模型』。與業管單位的合作,自然也變成『模型需求』的討論與建立。那麼,作為負責跟業管單位討論報表與名單需求的我等幾位中階主管,定位就很尷尬了。我們對模型,或者說建模的技術都感到陌生,更別說應用場境。所以,部門領導者親自跳下去跟各業管單位主管召開說明會,並傾聽業管單位的『需求』,然後思考該如何透過『數據模型』來解決業務需求,並因此成立了許多專案。原本的組織也被打破,改成兩大組:『PM組』跟『成員組』。
至於我,則成為PMO(專案辦公室)負責人。協助新領導者協調整合各專案的進度與資源。因為,同時開立的專案太多,而原本的中階管理層又『移除』,部長親自下來聽每一個專案pm定期報告進度內容,所以需要PMO這樣的『幕僚』來協助管理。
三、自我價值的迷茫
對我而言,從專案pm、數據團隊管理者,忽然轉到pmo這樣的幕僚。坦白講,我覺得相當迷惘。因為,我本來是站在前線,帶領團隊創造業務價值。然後卻轉到領導這旁邊,擔任類似特助、秘書的職務,心情真的覺得很鳥。或者說,整個數據部的新組織運作,我都覺得很不認同。每天就是文書整理、確認專案進度、資源安排,安排專案會議,溝通部門主管與pm。當時的我,在主觀認知上,真的無法適應pmo的工作,並認可其價值。
最後,我選擇離開了數據部。之後,兜兜轉轉,又去了另一家公司的數據部門。但,那又是另一段故事了。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