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外匯分析pm
外匯業務,本來是歸屬在企業金融體系下。為什麼?因為有外貿交易的企業,自然會有外幣,主要是美金的需求。個人當然也會因為出國旅遊,而有外匯需求,但是量體完全不能跟企業相比。所以,外匯的經營,自然就在企業金融底下。想像一下,企金AO去經營企業的貸款、金流業務時,必然要爭取外匯往來。為什麼?因為跨國銀行都會有顧客外幣貸款需求。假如你取得越多的美金存款,經營企業的外幣放款當然更游刃有餘。這裏,我們只要把台幣存放款的概念代入,即可理解。
只是,我之前待的銀行,經營的企業客群,主要以國內中小企業為主。外幣的存款與貸款需求是有,但規模不大。企金的最高領導者有點看不上這個業務,然後就切給個人金融事業體。當時銀行業務的推展,仍以分行為主。個金的企劃主管們拉著我,苦惱地討論著,該如何經營這塊業務。那時候,我們便開始為國內一百多家分行所經營的顧客開始進行資產組成與金流分析,找出『有實力』的顧客,然後讓分行去主動經營,行銷外匯產品。
這時候的我,因為熟知銀行在第一線的經營生態及顧客數據資料庫。所以,很自然的開始主導數據部與業務單位的合作溝通,然後,我就擔任pm了。一邊跟個金企劃討論外匯產品、經營流程與實力顧客的特徵,另一邊則跟數據部的同仁開始討論,如何用既有的顧客數據庫分析,然後把洞察結果跟企劃團隊討論。
企劃團隊責成公文,發送到所有分行,啟動新的外匯產品經營策略,並在會議室續上進行說明。數據部負責製作對應數據報表,在期中定期跟企劃團隊討論業務推進績效與數據洞察分析。『數據驅動業務』,在此時此刻,得到具體落實。
二、個人外匯交易崛起
分行的動員力量還是有的,而且外匯對分行利潤貢獻是高於台幣的,甚至還可以透過外匯連動到理財商品銷售。有實力購入大量外匯=有實力購入大量理財商品。那時候,數位交易已經開始慢慢興起。有些顧客開始在透過網路銀行下單。
忘了是哪一年,國內個人交易外匯的量開始崛起,特別是在數位銀行的交易上。不是特定某家銀行,而是所有銀行的外匯交易崛起了,特別是當某些幣別匯率大幅波動時,交易量更是驚人!有的銀行的數位交易甚至一度因為量過大而導致資訊室機器當機,停止交易。
這時候,銀行開始重視起,數位交易與行銷。因為,大家都察覺到,顧客的行為開始改變了。從分行交易,開始移轉到數位交易,包括獲取商品資訊。這讓銀行看到在數位銀行上的個人金融業務商機,不只外匯,包括財富管理與貸款。
所以,銀行都開始重視起數位,以及背後的個人數據。
三、數位行銷下的新數據分析
先說明為什麼電商會重視數據,並積極邀請顧客加入『會員』,留下帳號。每次拜訪網頁時,都讓顧客先『登入』。因為當你登入之後,在頁面上對所有商品服務的『瀏覽行為』,都會留下軌跡。電商可以從這些軌跡數據中,清楚地知道,顧客現階段,對哪些商品感到興趣,哪些無感、漠視。從而,進行差異化行銷,包括之後主動email推薦給你感興趣的商品,或是下次登入時,優先引導你到之前感興趣的商品。包括,顧客在網頁上,從感興趣到下單的過程中,容易卡在哪個點?進而對網頁進行優化調整。
看到了嗎?相對於銀行過去必須依賴分行維護顧客關係,從而創造業績,數位的商業模式則是完全不同的遊戲玩法。從上帝視角來看,我們都知道,線上銷售、交易必然會佔公司營收的一定比例。但在當時,慣性思維分行是經營顧客的唯一通路的資深經理人,仍會質疑數位通路的成效與價值。甚至於主張,許多顧客都是分行主動轉到數位上的,數位能有這樣的成績,不是顧客的主動改變,是分行刻意的引導。
不管新興派與守舊派如何爭執,數位與數據的崛起趨勢已經確定。以資方的角度,成立對應的實權部門組織,並給予大量資源來執行業務,是必然的決策。數位與數據,對銀行經營業務的影響力已然無可抵擋。當時身在其中的我,只覺得前途光明,缺忽略了組織鬥爭下,個人的無奈。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