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作家相片joe chen

職場修行-- 負面情緒是怎麼回事?




人在職場,總有做不順的事,看不順眼的人。會有人惹到你,覺得自己努力卻不被重視,覺得主管雙標,覺得同事沒有接納你。先不論,你的『認知』是否為事實,但此時你的心中已經被負面情緒塞滿,工作熱情與創意已經被耗盡,更無力成為主管同事眼中『卓越』的工作夥伴。

好累啊,怎麼工作做著做著,莫名就變成這樣了呢?更討厭的是,有些『毒雞湯』還會要求檢討你自己,是不是不夠工作技能不夠『強』,人際處理不夠『圓融』,所以才會自己。心中重重負面情緒迷霧,都已經邁不開腳步了,竟還有人往裡面倒穢物!?那倒是是怎麼樣?是自己錯了,還是這個世界有問題?其實,你現在最該做的的事,不是檢討,而是處理『負面情緒』,這是第一要務。


一、為什麼不處理事情,而是先處理心情?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萊昂·費斯廷格提出:「人們對事件的反應,決定了事件對他們的影響程度。」簡單來說,生活中10%是由你無法控制的事情組成的,而另外90%則取決於你的反應方式。這就是『費斯廷格法則』。所以,你要先反問自己,真的要帶著這些負面情緒去處理事情嗎?如果不想,那當下處理負面情緒,就是你的第一要務。


二、為什麼很多道理都知道,但是就是做不好?


        保羅·麥克林(Paul D. MacLean)是美國著名的神經科學家,以其提出的“三位一體腦”理論而聞名。該理論試圖解釋人類大腦的結構和演化過程,並將其分為三個部分,即爬蟲腦、邊緣系統和新皮質,分別負責基本生存功能、情緒處理以及高階認知功能:

  1. 爬蟲腦(或稱原腦): 是大腦最原始的部分,包括腦幹和基底神經節。這部分大腦負責基本的生命功能和自動反應,比如心跳、呼吸和生存本能。

  2. 情緒腦(或稱邊緣系統): 涉及情緒和記憶的處理,包含杏仁核和海馬體等結構。這部分大腦使我們能夠經歷情緒並形成記憶。

  3. 理性腦(或稱新皮質): 是大腦中最新和最發達的部分。它負責高級認知功能,如推理、規劃、語言和抽象思維。


    所以,道理懂的再多,負面情緒同樣會來。


三、負面情緒從何而來?


許多心理學研究指出,負面情緒來自於內在認知,而內在認知的養成又與過去經歷(特別是0-6歲幼童時期)有關。包括如下:


1. **艾瑞克·埃里克森(Erik Erikson) - 心理社會發展階段理論:**

- 埃里克森的理論指出,個體在成長過程中會面臨不同的心理社會挑戰,未能成功應對這些挑戰可能導致負面的自我認知和情感問題,例如自我認同感的缺失可能在成年後表現為焦慮或抑鬱。


2. **約翰·鮑爾比(John Bowlby) - 依附理論:**

- 鮑爾比的理論強調與照顧者的早期依附關係對於個體情感和行為的影響。安全的依附關係有助於建立健康的情感模式,而不安全的依附關係則可能導致不良的情感應對方式,比如焦慮和人際關係中的衝突。


3. **亞伯拉罕·馬斯洛(Abraham Maslow) - 需求層次理論:**

- 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指出,基本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未滿足會影響個體的情感狀態。這些基本需求的缺失可能會導致長期的負面情緒和心理健康問題。


4. **卡爾·羅傑斯(Carl Rogers) - 現象學心理學:**

- 羅傑斯強調自我概念和真實自我之間的一致性對於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人們若未能達成這種一致性(例如因早期經歷受到限制),可能會導致負面情緒和疏離感。


5. **心理治療的實證研究:**

- 許多心理治療模式,如認知行為療法(CBT),明確指出自我認知在情感調節中的作用。研究表明,改變負面的認知模式可以有效減少焦慮和抑鬱等負面情緒。


接下來,會在其他文章中說明,如何管理負面情緒。






0 次查看0 則留言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コメント


bottom of page